数字时代,汽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将先进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于一身的“人类新伙伴”。
(资料图片)
智能网联汽车已然站在了风口。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紧盯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安徽省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立工作专班,顶格推进。“到2025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智能汽车生态初步建立,‘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力争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这是目标,更是皖车“汽”势。
培育生态 完善产业链条
在合肥市包河区,这里自动驾驶路测场景最集中,产业链企业最多,引导和支持政策出台最多,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环境。
近年来,包河区发布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全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政策法规,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示范线,牵头成立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还成立了全省首个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是中关村在长三角区域首开项目,目前已成为智能网联产业地标。依托中关村的产业资源优势和生态服务体系,结合安徽省以及合肥市的产业资源基础,选定智能网联产业作为合作主导方向,共同打造产业高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2023年2月,该园区入驻企业74家。园区8家企业入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批优势企业与高成长性企业名单,占园区总企业数的11%,其中有7家企业上榜高成长性企业名单,在全省96家入围企业中占比近8%。
“我们这里聚集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应用相关工作的。”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企业研发技术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云平台、车联网V2X、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2022年,安徽省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若干政策》,从研发创新、做长做宽产业链、加大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围绕产业链,安徽省已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鼓励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协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提升产业配套率。今年正是《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实施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安徽省从产业体系培育、产业升级、开放合作等多方面,多向发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等多链协同,基本形成“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智能网联赋能”的整车发展格局。
架构格局 搭建招引平台
目前,安徽省以合肥、芜湖为中心,以大众、蔚来、江淮、奇瑞、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企业为代表,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构建产业格局。
2022年2月,一场名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会”的活动在合肥召开。这场推进会展示了高速场景自动驾驶、固态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10余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科技成果,成功签约20个“双招双引”项目,总投资达357亿元。
举办长三角国际汽车产业及供应链博览会、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争取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永久落户安徽,组织汽车产业链专题推介会,吸引更多产业链优质项目来皖投资。安徽通过“整车+零部件”协同配套,“重点区域+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由于产业基础好、政府支持大、应用场景多而吸引了很多汽车产业企业聚集。
为加强招引工作调度,安徽省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加大对重点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招引。百度阿波罗、大唐高鸿、星云互联、北科天绘、仓擎智能、中科星驰、智行者、白犀牛、云从科技、文远知行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先后在省内落户,合肥包河经开区渐成集聚态势。全省已有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79家,产品覆盖摄像头、智能座舱、智能控制、雷达等。
“在支持招大引强方面,我们支持具有较强资金实力、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安徽省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并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模式 拓展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了无限可能。而在“行”上,汽车技术则正朝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自动驾驶的公交车、观光车、出租车、送货车,正成为合肥这座科技城市街头的新事物。
在合肥南站,合肥智行者的数十辆自动驾驶清扫车、洗地车,每天在清洁地面;在合肥港码头,自动驾驶集装箱搬运车自动完成接货、码垛等动作,全部由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合肥港也因此成为全国内河第一家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智慧港口。不同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已开始在合肥街头陆续进入路测阶段,收集海量数据,勾勒场景地图,建设智能交通设备,最终指向实现自动驾驶的普及使用。
2022年7月,合肥发布第二批测试双向464公里开放道路,目前累计向20家企业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发放牌照87张,完成测试里程26万公里。目前路测车辆51辆,其中,出租(网约车)20辆、公交(小巴)车6辆、江淮乘用车1辆。2022年12月芜湖首批双向测试总长共48.6公里公开测试道路全面公开,全省已开放双向测试道路590公里,自动驾驶载人商业化运营实现“破冰”。
为加快测试运营场景应用,安徽省研究编制《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正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已推动合肥市与芜湖市建立道路测试结果互认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出行服务、物流配送、智能环卫、智慧港口、智慧停车等特定领域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创新联合运营模式,推动奇瑞、江淮等企业与合肥、芜湖、六安等市在新能源环卫车、牵引车、氢燃料公交车、氢燃料商用车等领域开展联合运营,谋划项目6个、总投资12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质变的重要催化。时至今日,已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窗口期,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安徽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