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资讯】助盲10年,成就“盲道优化改造家”

  • 发表于: 2023-06-05 21:20:02 来源:福建日报

10年前,一支名为“心手相连,心有阳光”的导盲志愿服务队在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各种导盲助盲活动,为盲人朋友送去关爱,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助盲期间,该志愿服务队推出“盲道优化改造家”项目,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盲道,并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提升视障人士的出行体验。截至今年,志愿者们实地调查超45公里盲道,记录超500处盲道问题,生成盲道调研系列报告、设计图纸逾800张、优化方案50份,其中38份已被采纳。


(资料图片)

在今春举行的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该项目荣获银奖。

发挥专业优势,助盲行动升级

作为“盲道优化改造家”团队指导老师,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江小敏见证了团队的发展历程。她介绍,2013年9月,为帮助视力障碍残疾人,该学院成立“心手相连,心有阳光”导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联合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助盲公益团队,多次开展诸如协助盲人日常出行、采购生活用品、进行健康检查、参加联欢晚会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盲人送去社会关爱,鼓励他们走出户外、分享才艺、展示自我。

团队成立三四年后,导盲志愿服务团队产生了进一步思考:“这些以人文关怀为主的助盲活动人人都能做,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能否多做点什么,既能用到所学知识,又可以帮助盲人朋友解决实际需求?”

而在此前的助盲活动以及奔赴各地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由于行动不便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多数盲人的户外活动范围局限于小区门口;与之相伴的是,城市里的盲道现状堪忧,要么设计、施工不合理,要么遭破坏、被占用,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盲道被形象地称为“盲人出行的扶杖和眼睛”,是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盲道好不好用与盲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质量的盲道系统是他们能够顺利出行的关键。

“盲人的内心世界是希望独立自主的,不用时时刻刻都依赖他人。从助人自助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志愿者能为他们做的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优化盲道,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江小敏说。从2017年开始,学生们将志愿服务重点转向盲道优化改造,发现、汇总不能正常使用的盲道,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中常用的AutoCAD等软件,进行优化改造设计,为盲人朋友带去更多福音。

“盲道优化改造家”志愿服务团队现有核心成员45人,他们接受过多次培训,包括专业助盲人士的导盲技能培训、绘图软件培训、勘测规划设计研究单位的盲道设计规范培训,随后立足学校所在地福州开展盲道优化改造服务。

既发现问题也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我们定期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与盲人朋友交流,倾听问题和想法,并联合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结合之前的统计资料,生成盲道调研系列报告。”项目负责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刘怡宁介绍,他们通过调研发现了盲道位置刁钻、不笔直、指向错误,盲道破碎、磨损、错位,盲道间断、未设置等问题,涵盖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比如说,有的盲道条形方向引路砖与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没有按照实际路况铺设,有的盲道上则堆放了垃圾桶或者成了停车场等,这样的盲道都是没法使用的。”

志愿者们累计调查超45公里盲道,记录超500处盲道问题,累计绘制盲道优化图纸逾800张,生成交通信号灯、交叉路口、公交车站盲道NFC感应设计等50份盲道优化方案,并联合规划设计单位开展座谈会,以提升方案可行性。如今,这些方案中的38份已被采纳。

盲道优化改造完成后,志愿者会带领盲人到现场实地体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解决超100处盲道问题,优化盲道10公里,收到了1000位盲人朋友的正面反馈。”刘怡宁表示,除此之外,他们还推出“我是盲道清道夫”行动,清扫占用盲道的可移动障碍物,进一步助力盲人出行。

在努力提升盲道体验感、破解盲人出行困境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断思考、探索,希望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盲道更智能。

“目前,盲人使用盲道基本上靠导盲犬和自己的脚感,如果能够融合智能语音、感应信号、多媒体等技术创设‘智能盲道’,就可以让视障人士通过佩戴的手环或手握的智能盲杖,激活助盲指引系统,开启盲道导航功能,对脚下有没有盲道、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是否偏航都能发出提示音。当然这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并建立在盲道系统健全的基础上。”谈及未来,江小敏说,接下来她将带着团队继续用专业知识助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