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近期发布报告称,上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体内放射性元素超标,“铯”的含量超标180倍,但仍准备在今夏排放核污水入太平洋。有日媒揭露,6月5日,东电已开始向核污染水排海隧道注入海水,此举遭到了包括日本国内及全球多国的强烈反对。然而日本政府却一意孤行,执意排放核污水入海,让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世界环海地区被迫承担了本应只属于日本的核污染风险。
日本排核入海的行为,会导致哪些危害?根据德国的海洋研究中心电脑演算结果,福岛核污水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半个太平洋区域。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接触此类物质会导致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出血、昏迷甚至是死亡。
为了应对本次日本的排核入海事件,近日,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接受GDToday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成立跨部门小组,准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日本食品进行详细的辐射分析,计划禁止进口较高风险地区的水产品,其他风险较低地区的水产品要检测符合标准后才允许进口。
其实,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从201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食安中心共检测了超过77.8万个日本进口食品样本(例如牛奶、蔬菜和水果等),当中约12万个样本为水产及其制品、海藻及海盐。所有食物样本的辐射检测水平均没有超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指引限值。食安中心每月均会公布食物安全报告,包括日本食品辐射监测的数据。
香港对日本食品也有着严格的规管条例,以日本福岛的食品为例,香港禁止来自福岛县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奶类饮品及奶粉进口。对于福岛的冷冻或冷藏野味、肉类和家禽、禽蛋,及活生、冷冻或冷藏水产品,须附有辐射证明书,否则禁止输入本港。
笔者认为,避免“日本核食恐慌”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政府要加强食品安全把关,加强对日本进口食品的辐射检测,特别是增加水产品的检测和针对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测量。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与日本食品进口业界、餐饮业界等相关业界保持联系,向公众和业界迅速发放正确资讯,避免市民因谣言而对食用海产有误解。其次,明确进口商品产地详细信息,让消费者自由选择,明白消费。现时不少来自日本的货品都有来源、产地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比如标签上产地一栏仅用日文标注,没有中文;部分零食、急冻海鲜只注明“Made in Japan”“日本直送”等字样,但详细地址一栏只有香港代理商的地址,没有日本产地相关信息。因此,及时细化商品来源,让消费更加公开透明,至关重要。
(GDToday记者 李乔新 关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