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Id=250}}
【资料图】
·私募重磅监管条例明确多项禁止行为 一类基金可享“优待”7月9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问世。《条例》共七章六十二条,具有诸多亮点。包括将契约型、公司型、合伙型等不同组织形式的私募投资基金纳入适用范围;强化高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按照规定接受合规和专业能力培训;对母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性基金等具有合理展业需求的私募基金,在已有规则基础上豁免一层嵌套限制等。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条例》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进一步明确了系列禁止行为。比如,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对投资业绩进行预测。投资者可据此更好识别私募陷阱,维护投资利益。与此同时,于私募机构而言,《条例》带来了一大利好——创业投资基金可享受政策支持,包括在资金募集、投资运作、风险监测、现场检查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减少检查频次。详情>>
{{mpId=247}}
·打造“国潮广货”消费标杆,广州力争到2035年打造33个重点商圈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官网正式印发《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将从战略层面和空间层面研究广州商圈发展的目标策略、空间布局、业态指引等,做强做大重点商圈作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重要抓手,提升广州区域消费引领力和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力。《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将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涵盖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22个都市特色商圈,共33个重点商圈。详情>>
{{mpId=1258}}
·全国汽车保有量约3.3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620万辆,创历史新高7月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截至2023年6月底国内汽车保有量数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5.1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75亿人。2023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汽车新注册登记1175万辆,同比增长5.8%;载客汽车新注册登记1034万辆,同比增长5.6%;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133万辆,同比增长8.1%。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详情>>
{{mpId=1481}}
·山航今日正式摘牌 退市前涨停7月10日,山航正式退市摘牌,23年资本市场之路画下句点。自2000年登陆B股,山航股价最高时曾超过28港元/股,后逐渐没落,最近两年因资不抵债,触发了强制退市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山航在最后的14个交易日里,有12天都是涨势,7月7日的最后交易日,涨停收于2.73港元/股。告别资本市场之后,山航的运营并未停止。今年3月份,国航已取得山航集团的控制权,山航将在国航架构下迎来新的纪元。详情>>
{{mpId=189}}
白酒行业的大洗牌来了
近段时间,白酒行业“价格倒挂”引发越来越多人关注。从“618”大促的预冷,到酒业协会发布报告说行业库存高企、动销缓慢,预期转弱,再到行业“定海神针”的茅台的飞天酒出现跌价。诸多迹象都表明,白酒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局面。与以往的行业消费周期大有不同的是,这种局面,透露出更多行业走向新一轮洗牌的强烈信号。详情>>
{{mpId=359}}
月光族还是攒钱族?这届年轻人远比想象的靠谱
这届年轻人在钱的事儿上可一点不含糊。眼看着今年存款利率密集调降,为了寻找更高收益,夏飞(化名)从上海飞往贵州去存款。她算了一笔账:50万买外地城商行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4.3%,而本地买最高大约3.3%,5年后收益相差2万多,即使将来回机票考虑在内也是划算的。和夏飞一样的跨城存款“特种兵”不在少数,她们大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面对“不亏就是赚”的投资理财现实,这届年轻人精打细算,各凭本事“攒钱”、“省钱”。可在曾经的父母辈眼中,这些年轻人花钱似乎总是大手大脚,只会消费不懂理财,被贴上“月光族”、年轻“负翁”、享乐主义等标签。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看待这届年轻人了。详情>>
{{mpId=1565}}
抛弃高精地图、追逐通勤模式,车企们点燃城市NOA前哨战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开车最累?针对这一问题,连线出行向多位新能源车主询问,得到了相似的答案——上、下班开车通勤的时候,因为这两个时间段驾驶员不仅需要承受早起和工作一天的辛劳,同时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应对堵车和加塞等情况。因此,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能源车企们,正试图推出新的功能来缓解消费者在通勤路段中的疲劳。详情>>
{{mpId=452}}
这个夏天,雪糕市场“静悄悄”
今年夏至已过,但雪糕市场却一片静悄悄,不仅没有网红冰淇淋的出现,话题度也少了许多,好不容易登上热搜,主角却是汽车。而对于大多主打“网红路线”的雪糕刺客们而言,“悄悄降价”的策略即使能挽回消费者,但在乳企巨头、地域性龙头、外资品牌,甚至酒企跨界雪糕的挤压下,失去“溢价遮羞布”,无奈“明码标价”的雪糕刺客们,又该何去何从?详情>>